博文列表
教学目标确定热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8-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建立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就是一盏航灯,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导航,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却时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

问题一:目标偏离化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掌声》一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以读生情,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

2感悟“掌声”,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要关爱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细读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发现:箭的靶心有所偏离,完全成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本位,显然是目标错位。像这样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依标扣本,定出的教学目标与本课、本单元、本学段的要求不吻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

问题二、目标模糊化

一些教师经常会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难看出,这些教师把一节课的目标定得太大,把教学目标与语文教育目的、课程标准混为一谈了。有的教师在目标的表述程度上界定不明,如“初步感受、感受、充分感受、领会、体悟、领悟、理解、掌握”等词的运用,让人觉得目标模糊笼统。

问题三、目标空洞化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有位教师确定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间的深情。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无从知晓。如果将它表述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儿子心情变化的句子,扣准关键词句,体会母慈子孝”,我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容易操作些。

教学目标缺乏动态的过程表述,操作性不强,这是当前教学目标确定存在的一大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呢?

一、立足教材特点,守住语文的“本”

在课改的过程中,常有人批评我们的语文学科“荒了自家的地,耕了别人的田”,言下之意很明了:我们忽视了学科最根本的特点——语文性。比如,教学一篇科普性文章时,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上成常识课。因此,把握好语文性是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

下面是一位教师制定的《恐龙》一课的教学目标子项:

通过联系生活理解“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卵生”等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体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不难看出,这个教学目标的子项不仅把握了学科特点,同时关注了中段语文的特点,操作性也很强。

二、凸显文本亮点,强化研读的“点”

“一篇课文有什么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是我们备课时必须考虑的。因此,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有些文本可关注的点很多,对此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仔细研读课文,有效梳理,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文质兼美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夹竹桃,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课文第3自然段浓墨重彩描绘了院子里的14种花,争奇斗艳,只有夹竹桃悄悄地一声不响,总是迎风吐艳。这样写,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夹竹桃具有可贵的韧性。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尤其是我幻想……我幻想……我幻想……”的排比句式,把夹竹桃引发的幻想写得生动有致,引人遐想不已。教学本课,我们应关注高段语文的特点,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应该是我们考虑的教学目标子项。

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体裁不同的文本,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特色,有侧重地确定教学目标子项。比如,教学童话寓言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内容和道理,还要关注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教学情感型课文时,要考虑“怎样品味语言、感悟情感、让语言与情感和谐共振”等。

三、考虑课标焦点,明确教学的“线”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有这样的倾向:对低段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段学生和高段学生一样品味语言,一样感悟用词的精妙,一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标,就会发现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同样是古诗教学,低段——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达到诵读的水平;中段——情为先,在有滋有味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高段——法为重,不仅要朗读,还要关注方法。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就可把“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作为该诗的教学目标子项。

不难看出,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分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其实不单单是古诗教学,其他如朗读教学、词句的理解等也是如此。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应充分考虑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要求,紧紧扣住课标的焦点。

四、关注学生起点,把握目标的“度”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如在教学《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时,就应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掌握抓要点复述课文。对于神话故事,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接触一些神话故事和其他类型的民间故事。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神话故事,教师不可草草过场,而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初步感受神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神话故事的种子,让孩子对这种文学样式继续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就可以把“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作为目标子项。只有孩子们对语文葆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快乐地享受语文。而对复述的要求,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

总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把握学科特点,凸显文本特色,考虑课标落点,关注学生起点,从而让教学目标这盏闪亮的“航灯”照亮我们的课堂,引领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越走越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