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列表
结构教学下的练习重组
《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斌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就功能而言,练习一方面有助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思维习惯,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规律和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从未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关键词:练习  结构教学  重组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一节数学课,练习的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整体考虑以下几点:①丰富练习形式;②把握练习层次;③关注目标达成;④注重二次开发;⑤彰显育人价值。此外,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设计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将结合《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谈一谈在新授课中如何对练习进行结构化设计。新授课中的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的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将例题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有效渗透。本节课我在王冬娟校长的指导下对练习进行了结构化的重组。

  1. 存在问题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想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也想对教材问题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但在习题的研读和使用上还存在了许多问题主要有:

  2. 在教学中“重新授,轻练习”

    刚开始我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介绍列和行,介绍数对上面,却不屑对例题之后的习题做精细化的研究,常常机械地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按部就班布置学生练习。就按照书上例题1,2,3.....这样的顺序做下来,也不去思考教材为何如此编排练习,这样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把书上的习题做完了事。比如说这一题: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表示。这一题其实是一题开放题,重在巩固对列、行以及数对的含义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对数对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而我仅仅只是一带而过,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就带过去了,其实这就是对教材中练习的研读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从而导致目标意识淡薄,学情把握也很不准确,教学设计也不够精确等等问题,教师缺少了对习题功能的深度挖掘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效整合,使得我们的教材中的练习起到的作用就淡化了。

  3. 在练习中“重结果,轻过程”

    刚开始我在使用习题时仅仅重视结果,使用练习时“走过场”,绝大数练习先做在校对是常用状态。过多的关注本次练习学生正确率的高低,而忽略了去领会练习的价值、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及思维过程。比如第2列第4行用数对怎么表示?这一题做起来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对的,老师往往会直接略过讲下一题,但是其中少部分同学怎么错,错误原因是什么?学生会什么会犯这种错误?老师统统没有去考虑,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了内涵本质。

    而且有时候教师往往认为教材安排的练习会太少,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制练习,却不知道这样反而会得不偿失,一方面是把握不住教材上练习的本意,一方面也因为数量变多,学生会因为练习的时间太少,从而导致效果并没有这么理想。

  4. 练习的结构化重组    

  5. 准备性练习

         准备性练习时一堂数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好的准备性练习,技能体现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是新课导入亲切自如。因此我把书上教室的情境图改成学生熟悉的孙悟空练功图。

         案例:例题导入阶段

    1.出示一排孙悟空练功。

    师:孙悟空排在哪里呢?

    2.出示一群孙悟空练功?

    师:这时候你认为孙悟空排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分析: 这里首先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孙悟空练功的图的场景,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来描述一排孙悟空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描述如果有一群孙悟空,该如何描述它的位置,引发冲突,生成规则。

    在这里通过新旧素材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共性思维特征与推进展开逻辑时,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内容的关联过程,在体验两者意义关联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对过程的整体认知,从而实现对具体问题的探究。

  6. 巩固性练习

    巩固性练习发生在新知识的讲授或者探究之后,恰当合理地设计可以促成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概念的理解,技能的达成,活动经验的内化,过程方法的提升。我把本节课的巩固性练习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案例:运用数对

  1. 基础性练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第3列第5行和第5列第三行。

          师:这两个数对例都含有数字3,5,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顺序不同,表示位置就不同,数对和位置是一一确定的。

  2. 规律性练习:根据数对,找到位置

    师:老师来报数,请这些数对对应的同学起立。(3,1)(3,2)(3,3)......

    怎么会站起来是一列呢?你能像老师一样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

  3. 应用型练习: 猜一猜,藏起来的气球在哪里?

    师:(2,?),(?,3),(?,?)这些数对分表示什么位置?

    追问:表示同一列气球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表示同一行气球的位置的数对呢?

  4. 趣味性练习:闯关游戏

  5. 思考性练习:维度拓展

     师:我们研究的都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位置,如果不是平面内呢,在现实中用什么表示呢?

    分析:让学生根据第几列和第几行写出数对,以及根据数对找相应的位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数与对应物体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用数刻画形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对描述位置的能力。

  6. 实践思考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应该以丰富的具体素材为基础,为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提供充分感知,当学生从例题例获得的感性认识不足以抽象出数学概念,概括出数学方法时,这时候,用过练习也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继续感知的机会。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包括孙悟空,包括教师学生,包括踩气球等等,让数对这一概念饱满而具有生命力。

    新授课中通常一道例题里只出现一种情况或只涉及一部分知识,那这时候就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整合几道例题所教学的内容,组织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整合知识,提炼结构的活动通常在练习里进行。而且例题讲的一般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思想,这些知识,思想在练习的问题情境中重复使用,灵活使用,变式使用,使知识有所延伸,学生的思想有所发展,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学习能力随之提升。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重建的过程,而练习的过程和新授知识的过程又有所不同,它是对主体已有的认识结构作出必要的,深刻的调整,把例题的思想方法纵向横向的扩展,引导认识的深度与宽度,实现结构化的重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