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列表
关注语用,为学生架设读写之桥
发布时间:2018-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晓燕

——以《嫦娥奔月》为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何晓燕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在长期的“重情感内容,轻表达方式”的阅读教学误区之下,造成了读写两张皮的结果。如何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学生搭建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平台,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积极探索的。

关键词:关注表达  向读学写  随文练笔  精简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基于课标的指引,“语用”这个词汇成了大热门。在社会上,往往大力提倡的东西,正是缺失的东西,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说和写,其中,尤其是写,对语文老师来说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无话可写、有话写不出,写,也让学生望而生畏。究其原因,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以下两点:一是为积累而积累,忽视阅读方法。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但往往发现,很多学生读了很多课外书,写作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其实是因为认识上的误区,总是很简单地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做一些机械的摘抄,没有指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去比较和欣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无效的积累上。二是为写作而写作,孤立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中,极少涉及练笔,只有在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时,才进行写的指导,阅读课和习作课泾渭分明。以至于很多老师在习作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受:作前精心指导,作后花大力气修改讲评,却发现指导少了,学生不会写,指导多了,写得千篇一律。这就是“为读而读、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造成的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备课组从四年级起就开始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研究和尝试,试图在学生的读和写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为例简单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向读学写,解读文本独特的价值

吃透教材是教学的第一步,所谓吃透教材,也就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老师除了要和文本对话,还要和作者对话。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单单只指向情感和情节,只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管建刚老师一直专注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研究,所教的学生写作水平也远远优于其他班级的孩子,这与他对教材的独特解读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这一课时,管老师通过和学生说唱歌谣,让学生明白歌谣中所唱的故事与“月光启蒙”有关,从而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教学有什么特点?针对“读写结合”的研究,它又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经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发现了以往没有发现的价值。

    1、课文呈现了“后羿射日、智斗逢蒙、后羿追妻、思念团圆”这四幅画面,在这四幅画面中,作者为什么详细写了“智斗逢蒙”这个画面,而略写了其他画面呢?这里就可以把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

2、课文明明写“嫦娥奔月“,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几幅画面呢?引导学生明白事情要有前因后果,情节要一波三折才能吸引读者。在此基础上,对比读过的其他神话故事,似乎都有这样曲折的情节。但尽管情节曲折,大多数主人公身上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都集中了真善美优秀品质,这也是神话故事的共同特点之一。

3、启发学生:如果让你模仿着写一写“后羿射日”,你会怎么写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如:十个太阳为什么会一起出现?后羿的箭是哪里来的?为了射日,后羿经过了哪些艰苦的准备……真正体现了一波三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随文练笔,寻找适切的读写结合点

每一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独到的可以借鉴的地方,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很好的典范。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读写结合的点,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言文字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在《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周旋”一词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对“周旋”的理解,再同桌分角色演一演嫦娥是如何跟逢蒙周旋的。

第一组学生是这样表演的——

逢蒙: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逢蒙,你这个小人,我是不会把仙药交给你的!

逢蒙:哼,仙药肯定藏在你家里。

(逢蒙开始翻箱倒柜,眼看就要找到,嫦娥抢先一步,把仙药一口吞下……)

学生点评的时候指出,这里的嫦娥不够聪明,她应该尽量装傻,更逢蒙多几个回合的对话,拖延时间,说不定可以保住仙药,也保住自己。于是,有了下一组的表演:

逢蒙: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哎呀,逢蒙兄弟,什么风把你吹来啦?快请坐!

逢蒙:我是来找仙药的,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我听都没听说过呀?

逢蒙:不要装傻了,西王母明明送给后羿一丸仙药,瞒不了我!

嫦娥:哎呀,这个后羿,没想到他不光有私房钱,还有私房药呢!等他回来,我一定找他算账!

逢蒙:哼,别跟我装傻,再不交出仙药,我让你命丧黄泉!

嫦娥:逢蒙兄弟,我真的不知道先要在哪,要不等后羿回来我问问他?

逢蒙:我没工夫跟你瞎扯,说,交是不交?

嫦娥:哼,你这个卑鄙小人,仙药给了你,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休想!

(逢蒙发怒了,开始翻箱倒柜,眼看就要找到仙药了,嫦娥一把抓住吞了下去……)

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深刻而生动地理解了“周旋”的意思,对两个人物的形象也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周旋”完成一个小练笔,学生就有话可写,且能写得丰满了。

怎样找到读写的“结合点”,真正实现“随文练笔”呢?我们对整册教材进行了梳理,大致罗列了仿写、续写、扩写、补白、转述等五大块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写的练习。如学完《莫高窟》一课,模仿着其构段方法写一写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让学生说说故事后面会怎么发展,并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学完《成语故事》,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寓言新编……只有在课堂上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统整起来,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掌握写作的秘钥。

    三、精简课堂,力求阅读积累扎实有效

一节课,教学活动不宜太多,要的太多,往往都是蜻蜓点水,哪个环节都不能深入,学生也得不到真正的收获。因此,追求课堂的简洁,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指向明确一点,训练扎实一点。

《嫦娥奔月》这一课,我们分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寻找画面为抓手梳理情节,学习一波三折写故事的方法;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词语和句段,读读演演,品析人物形象;第三课时,复述故事,基于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比阅读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获得对人物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每一节课都只制定了1~2个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也实现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课内进行”的目标,让阅读积累不再机械和低效。而当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阅读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在语言的输出上才会“厚积薄发”。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教师光有“灵犀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每节课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为学生搭建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平台,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语用”的要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