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列表
引导孩子成才:淡化金钱奖励 强化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春松



一日,我抱着一大叠图书去图书馆,快到门口,因双手被占用,不能掏钥匙开门,加之胸前的新书掉下十几本,正值门前有不少学生在玩耍。“小朋友,请你取下我腰带上的钥匙,帮我把门打开好吗?”围着我的那一帮孩子,居然没有一个肯帮助,竟有两个孩子同时开口:“拿多少钱来奖励?”并伸出食指和拇指做出数钱的姿势。不难看出,这两个学生是受过“家庭劳动奖惩细则”教育的,否则不会那么老练,冷漠无助。

劳动教育,实行金钱奖励不可取。尤其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考试成绩、日常劳动、为人处世等教育方面,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规定相应的奖惩金额来制约孩子的情感行为表现。不可否认,金钱是个好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在孩子那颗稚嫩心灵中播下金钱的种子,将会毁掉孩子的美好人生。在家务劳动教育中实施“家人身体不舒服主动关心奖2元,有具体关心行动再奖2”的奖励,只“会让亲情变成金钱关系”。一个被金钱溶蚀的孩子,他的每一个行为表现都是先伸手索钱再干活,不带半点亲情感,没有丝毫乐于助人的意向,“拿钱办事”必将成为他长大后走向社会的“座右铭”。

情感教育,家庭教育中不可忽略。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具有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教育情境中,就会产生亲情、热情帮助的情感;在具有充满负能量的家庭教育情境中,就会产生冷漠、漠不关心的情感。情感是一个人对周围现实以及对自己独特的反映形式。孩子的情感,由脆弱走向刚强,逐渐趋向稳定,是需要正确的家庭情感教育来支撑。家庭情感教育,必须懂得对孩子行为的奖励,应变金钱奖励为精神激励,以使孩子感到劳动最可贵最光荣。反之,用金钱奖励去激发情感则会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正确的情感教育应是以“理”激“情”,以“情”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该教育途径、方法众多,需要家长认真探索研究,切忌以金钱奖励了之。

家务劳动是情感形成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要我们家长淡化金钱奖励,多去接触研究孩子的心灵世界,处处渗透对孩子有实际效益的情感教育,都能促使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品德的健康成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