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交流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薛玲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02-14

   一、研究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上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而小组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包括一个小组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及组际之间的交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许多学习重点和难点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和途径来突破,比如观察活动中需要交流,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交流,解决开放性问题需要交流,活动结束后发表观点和结论时还是离不开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所以说提高小组交流的有效性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小组交流这一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问题一:交流秩序不够规范,组员之间只顾自己抢话说,不能耐心倾听,较活跃的组员统领全组,其他组员只是观众。问题二:交流过程只是关注信息的传递、收集,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辨析。问题三:交流外延过度开放,偏离主题。问题四:组际之间各自为战,既缺乏合作意识,又丧失竞争意识。问题五:教师如何在小组交流活动中给出适切性的建议和评价,以提升交流的品质,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基于这些问题,我展开了针对小学科学课堂中小组交流有效性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包括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两种形式,组内交流就是让每个孩子将自己的学习所得通过说、画、写、做等方式与其它组员沟通。组际交流就是把本组的学习所得与其它组沟通。,交流中既有输出也有输入,交流的内容既有收获也有分享。

3.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完成活动和达到目标的程度。

 

三、研究目标

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应用有效的组织策略,逐渐营造一个和谐、平等、通畅、开放的小组交流氛围。规范小组交流的秩序。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

2.学生能够掌握有效交流的方法和策略,既要关注信息的传递、收集,又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辨析。同时能够紧扣主题,通过说、画、写、做等多种方式,辅以模型、实物、实验等多种途径来增强交流的效果,

 3.学生能够形成组际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 教师能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给出适切性的建议和评价,提升交流的品质。

 

   四、研究内容

1.研究组织策略。

 有效的小组交流离不开合理的组织,教师可以“先扶后放”,让组员自发的作为一个小组管理员和参与者融入到交流活动中,使交流更有秩序,营造一个和谐、平等、通畅、开放的小组交流氛围。规范小组交流的秩序。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和谐的小组关系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一起维护,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研究有效交流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小组交流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如观察事物、设计实验方案、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某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展开辩论,针对这些不同的学习目标应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时,既要关注信息的传递、收集,又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辨析。同时能够紧扣主题,通过说、画、写、做等多种方式,辅以模型、实物、实验等多种途径来增强交流的效果。

3. 研究如何培养组际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应采用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同时在评价方式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用学习任务来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的特长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要研究怎样在小组交流活动中给出适切性的建议和评价,以提升交流的品质。

在小组交流活动的前、中、后期,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分析、总结。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组织策略、交流方式、交流效果给出评价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9.1.1—2019.3.1

该阶段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设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界定课题的概念范围,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

第二阶段2019.3.2—2019.11.1

该阶段为实践探索小组交流有效性的深化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合理的组织策略,规范组内交流的秩序,营造和谐通畅的交流氛围,指导学生掌握有效交流的各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阶段2019.11.2—2019.12.30

该阶段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论文或结题报告,整理所有的过程资料。适当推广研究经验。

 

   七、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课题研究主体报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相关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音像资料,学生成果资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方案